呂兆基弟兄是第三代基督徒,視生命堂爲自己的家,一向給人「好仔」的印象。畢業後一直尋覓自己的路向,卻不如想像中順利。「自小的抱負都是希望能從事幫助人的行業,但一直工作不很穩定,不能確定自己的人生方向,很迷惘。但現在回望,原來上帝給了我一些恩賜,是很合適當老師的。我很快樂,能走在上帝的旨意中。」
兆基在美國唸生物化學,大學畢業後留美工作了幾年,理想是做與醫護有關的工作,於是進到科研公司工作,希望可以參與幫助人體健康的研究。
兆基說:「有一次做了一年的研究,實驗不斷的失敗,直到有一天成功了,我和老闆也歡喜若狂,開香檳慶祝。可是沒多久他就告訴我,因爲研究成果不能『賺錢』,所以不會繼續做下去。是有不開心的,但也接受現實,開始明白這個世界是這樣運作的。
尋覓路向不容易
「記得那時候開始問自己,究竟我適合當做甚麼工作呢?我相信這是每一個出來社會工作的年輕人都會想的問題。那時候在美國上教會,記得牧師有一次説:『人如何能活得開心呢?答案就是,你本身的長處得以發揮。』我就把這話放在心裡,反復思想。後來就回港了。
「回港最初幾年真的很難適應。香港是一個生活節奏很急速的城市,做甚麼也不能停下來;而且社會裡有很多我認爲很奇怪的價值觀,例如甚麼也與金錢有關,甚麼也很貴,也講包裝。我不認同,感到很掙紮、很迷失,想過無數次要返美國生活。」
有一天,穎生執事邀請他到少年崇拜事奉,與此同時,天溢弟兄介紹他到小學教書,就從那時開始,他開展了一個全新的事奉領域,對象是青少年人。
「從來沒有想過,原來自己『八足咁多爪』的性格和因而自小取得的技能,在小學教書上能大派用場。」兆基笑説。慢慢地他由迷失到投入,由泄氣到振奮,開始喜歡自己的工作,並從中找到極大的意義。
比夢想的更有價值
「原想當個醫護人員,爲的是幫助人身體的健康。某程度上這與教育所關注的很相似,但教育更能栽培一個生命,使人成長。老師在當中擔當一個重要角色:給予正確的價值觀。
「自小在教會成長,基督信仰給予我爲人的價值觀,例如慈愛和正直,是多麼的理所當然。但原來在現實社會講的是競爭、效率、計謀、不擇手段等等。我相信這些不是人心裡渴求的,所以我要以耶穌教導我們的價值觀,例如係關心、分享、幫忙等,以身作則,教導學生。」
然而,最重要的,還是要介紹耶穌給學生認識。「感謝神給予我機會做童軍隊長。我是完全無經驗的,但校長又不介意,我便當作是團契般帶學生吧。不論是每星期的定期聚會、外出活動,露營等,我都有很多機會跟學生相處,又由於學校也是教會學校,讓我可以分享信仰和詩歌。我深信,聖經和詩歌會帶領小朋友成長,這比我說的話有力量千倍。」有些對信仰有興趣的學生和家長,也因而上教會認識耶穌,甚至有些決志信主。教會爲此亦很興奮,積極配合。
「不同小朋友有不同的需要,轉介到生命培育資源中心,接受讀寫障礙、言語治療訓練等協助,這都給予他們空間籍教會去認識上帝。」
誰是老闆?
「我認爲,當老師不需要很高的學歷,但爲人所具備的價值觀和教養卻很重要。爲此我要特別感謝父母和教會。工作雖然極之忙碌,但我很快樂,亦覺得值得,感謝上帝給我力量。
「雖然我不肯定會否繼續一直教書下去,但我肯定的是,我要在工作上事奉和見證上帝,並讓人認識上帝。在工作上,校長是我的老闆,但真正的老闆是小朋友和上帝。」
兆基不忘詩歌中的提醒:將你最好的獻恩主,獻你年青的力量,將你純潔熱情心靈,忠心為真理打仗。
相片説明:
兆基在教書工作上找到上帝給他的召命,雖然不是自己從前籌算的道路,但他滿心喜樂的踏上 — 因爲在上帝的手中,他的長處得以最大的發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