信四代的勇士

20 website 02

侯承謙兄弟是名副其實的「信四代」。他在媽媽肚內已經開始上教會,信主看來是最自然不過的事。但要把祖宗的信仰具體落實成為自己的,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。「爺爺嫲嫲和父母的以身作則,當然是我極佳的信仰楷模,但真心決志,卻是因從一個基督教講座得到啟發,確定神的真實。」

 

承謙天生喜歡尋根究底,好奇心強,又愛分析思考,善於用理性探索和解決問題。雖然自小從主日學及家庭教育中認識神,有表面的理解,但總覺得信仰不是自己的。直到大概12、13歲,少年的他參加了一個在教會舉辦的講座,題目是關於爆炸論與創造論,當中講者蘇緋雲博士讓他明白上帝創造的偉大和奇妙,使他開竅。「她論述爆炸的結果只會是破壞而不是建設,惟有背後有一位設計者的精心安排,才會創造出井然有序、萬物運轉、生生不息的世界。我當刻對神心存讚嘆和感激,要決志相信祂。」

理性的承謙也有感性經歷神的時候。少年時期前曾三次隨父母到外地短宣,大開了他眼界。「最深刻一次是受難復活節期間到福建,聚會中唱『十字架』的時候,我深深體會到救恩的真實、可貴與無價,我深感不配。又記得一次去泰國,經歷屬靈爭戰,就是當我們到一間佛教學校作藝術交流時,我們在他們佛教儀式的燃燭禮中切切禱告,結果過了大半個小時他們的燭光怎樣燃點也被風吹熄,我親身經歷聖靈同在的威力。」

海歸的路

承謙17歲的時候負笈英國升學, 頭兩年因身邊缺乏基督徒夥伴,對信仰變得冷淡。但其後參與大學團契,四年的團契和教會生活,讓他嘗到肢體相交的美好。他描述:「那真是一個非常溫暖和美麗的團契,我們在生活上互相幫助,在困難中彼此扶持,又一起服事大學裡的華人學生及當地露宿者,與夥伴一起經歷及認識信仰。當時的那種為主作工、互相守望的關係,我一生也不會忘記。」

然而大學畢業後回港的生活也不容易,承謙無論在工作或教會生活上都需要極大的適應。「我把以前在英國團契中的經驗帶回來,原來因爲地理和人的不同,相同的方式不太管用,有碰壁也有挫折感。但過程中我卻有更寶貴的學習,就是上帝要成就祂自己的事,不一定用我的方法,儘管我以為自己的方法是最好的。所以我要學習放下自我。」

信四代的壓力與承擔

對於信四代的身份,承謙坦言自己自小也有壓力:「在教會要時刻留意自己的言行舉止,怕自己活不出相配的身份,又怕事奉懶散會惹來閒言,也不喜歡別人常把自己與父母連在一起,好像沒有自己的身份和性格,不是獨立的個體。」

「然而爸媽真是我為人處事的極好榜樣,媽媽愛人靈魂的心熱切,爸爸則不怕艱辛為教會鞠躬盡瘁,亦讓我明白在教會,理想與實行的差距,而爺爺更是愛主愛教會最好的榜樣,常切切為教會禱告守望。這些都模造我内裡對教會建立和承擔的心志。」

承謙在本年頭參加了華福大會,確立了他的心志和事奉目標。「今天,面對複雜而轉變不停、似是而非的社會,很多年輕人生活得好迷惘,我相信只有福音才可以帶給人平安和盼望;我希望凝聚年輕力量,一同建立教會、傳播福音!」

unnamed

屬靈生命,並非一代之事,承謙感恩家中有兩個侯「支士」(執事之潮州話)。